中华医学会2024年斜视与小儿眼科大会 丨 屈光地形图MRT助力近视防控 研究成果多样化呈现(转载自网易新闻)
来源: | 作者:多光谱前沿资讯 | 发布时间: 2024-04-22 | 803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18至20日,中华医学会2024年斜视与小儿眼科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境内外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儿童眼病、儿童眼视光以及近视防控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学术交流。

在主会场及多个分会场的学术分享中,高频出现周边离焦检测、屈光地形图、离焦定制等关键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谢裴葭博士做《多光谱屈光地形图检测:学龄儿童周边屈光度特征》报告,通过屈光地形图(MRT)对视网膜45°范围内的每一个像素点屈光度进行检测并将它们划分为不同区域和象限进行研究。

随着屈光度的下降,几乎所有的视网膜离焦值都逐渐向远视离焦方向发展;所有屈光状态下,上视网膜保持近视离焦,而下视网膜和鼻视网膜基本保持远视离焦;正视化及近视进展过程中:RDV-45和RDV-T的变化最为明显。



南宁爱尔眼科医院蔡莹医师分享了《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视网膜周边离焦状态的临床分析》,报告数据的收集主要来源于 屈光地形图(MRT)。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周边视网膜离焦量存在差异,屈光度数较高者多为远视性离焦,而屈光度数较低者多为近视性离焦。在偏心度15°-30°范围内,周边视网膜离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与眼轴呈正相关。



天津爱尔眼科医院韩美慧医师做《单眼近视屈光参差儿童周边视网膜离焦状态分析》报告,分享了运用屈光地形图(MRT)测量8-15岁单眼近视屈光参差儿童不同区域周边视网膜的离焦量,探讨不同周边视网膜的离焦量与屈光参差形成的关系。

单眼近视屈光参差儿童近视眼RPRE为远视性离焦,非近视眼RPRE为近视性离焦,在偏心度15°~45范围内RPRE可能与儿童屈光参差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屈光参差的儿童,个性化离焦矫正方式可能对于双眼视觉平衡及眼轴发育更为有利。根据周边视网膜的离焦状态进行镜片的定制可能更有利于近视防控及并发症的预防。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江南医师做《角膜塑形术后近视青少年的相对周边屈光度的变化特点》发言:屈光地形图(MRT)可以提供0-53°广泛范围内的视网膜相对周边屈光,检侧简便,重复性强、准确率高,且测量精细、报告易读。充分反映区域视网膜的周边屈光度,解决了之前技术的局限性。

研究中四组均可诱发近视离焦,且慢生长组较快生长组产生更多近视离焦;颞侧视网膜视野的成像信号可能与眼睛发育有关;角膜塑形术后下方象限的近视离焦状态在防控眼轴增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角膜中周部变陡可能在近视控制中起重要作用,角膜塑形镜设计可从以上位置进行研究。